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彥德表示,中國過去的能源戰略一直是關注如何供應能源,也就是常說的“以煤炭為基礎、電力為核心”,現在能源戰略轉變為“以節能為第一”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。他認為中國節能潛力達6億噸標準煤,相當于全國全年能源消費的15%。
在這次亞洲能源論壇媒體見面會前夕的采訪中,戴彥德特別強調了節能在中國能源戰略中的重大意義。同時他認為,“十二五“節能目標設定為單位GDP能耗降低15%--20%比較合適。
中國具有6億噸標準煤的節能潛力
據統計,改革開發前20年,中國能源消費量由7億噸標準煤增長到14萬噸,之后10年又由14萬噸增長到33萬噸。除了真正的經濟發展帶來能源需求增加之外,能源消費的低效率和浪費也是重要原因之一。
戴彥德認為中國具有6億噸標準煤的節能潛力,這相當于全年能源消費的15%。以標準煤2000--3000元每噸的價格算,這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。
但是由于節能天然具有分散的特征并不容易發掘,需要節能服務產業的推動,戴彥德特別推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。
戴彥德看好能源服務產業的發展。在現在的能源價格體制下,一般節能項目投資回收期只有3年左右,已經超過工業的投資收益。如果將來能源價格繼續走高,節能的收益會更高。 “
十二五”需發展節能長效機制
隨著“十一五”節能減排任務大限將至,由于完不成節能減排任務,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“拉閘限電”的做法。
戴彥德對此表示批評,認為這是對節能減排概念的扭曲。他也擔心這些地區在今年取得短期效果之后,明年會面臨能源消耗的快速反彈。
戴彥德認為,當前節能更多使用了行政的手段,“十二五”需要更多發展節能的長效機制,政策要完善,法律要強化,價格稅收也要進行調整。
戴彥德特別強調政策法規的組織落實。實際上,“十一五”期間很多節能的政策法規已經有了,比如《節能法》、《產品最高能效法》、《設備最低能效標準》等,但是執行效果很差,接下來需要建立執行這些政策的組織體系。